忻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忻州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

2018-03-21 09:52:27 DY 23

忻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忻州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

 

 “十三五”是建设活力忻州、富裕忻州、美丽忻州、开放忻州、幸福忻州、法治忻州的决胜时期,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忻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引领作用,根据《山西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和《忻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忻州市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五年。全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和中心任务,积极进取,攻坚克难,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1、创新驱动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

----建立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新机制。“十二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忻州行动计划》、《忻州市低碳创新行动计划》、《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一园十站双百聚才计划”的意见》、《关于开展全民创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忻州市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方案》、《关于贯彻落实山西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行动计划(2015-2020年)的实施意见》、《忻州市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文件,共同构成了全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体系以及路线图和任务书。重视创新、参与创新、推动创新的新局面逐步形成。

----形成了服务产业发展为重点的创新驱动新格局。积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依靠科技创新为全市产业创新提供有力支撑,依靠科技人才和政策优势为项目落地忻州提供有效服务。高端装备制造方面,总投资50亿元、年产10亿AH高性能镁基电池项目已建成;新能源方面,总装机197万千瓦的29个风电项目、总装机11万千瓦的3个光伏发电项目建成投产;现代农业方面,双惠种业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雨田现代高效综合农业园区建设项目有序推进;新材料和环保产业方面,山西金宇科林高岭土、忻州长城钨钼、利国磁高性能取向硅钢,以及蓝天锅炉、聚力环保等项目有序推进。与此同时,煤基产业链方面,推动了燃煤发电企业现役燃煤发电机组进行超低排放改造、铁矿采选企业安装自动化控制系统和技术改造等项目的发展,实现了“煤”与“非煤”产业同步发展,促进了传统工业支柱产业实现“六型”转变。

2、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持续推动“高新技术企业育种工程”。通过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实施项目倾斜、财政补贴等措施,积极引导企业向创新转型转变。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培育认定煤机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20家、民营科技企业43家。高新技术企业销售额达到了30.4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额比值达到了6.2%。

---壮大了一批科技型领军企业。积极扶持企业组建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研究中心,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75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涌现出脉冲式澄清水装置、节能环保煤粉锅炉等一批科技成果,成功走上市场实现了产业化,成为忻州科技品牌。

---产学研结合更加紧密。大力拓展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空间和合作领域,着力解决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引导阳煤忻通、金瑞高压、德奥电梯等高新技术企业与科研院所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展了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共建基地等全方位、长期性、互动式的产学研合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农村技术承包工作扎实推进。“十二五”时期,围绕全市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进行规划布局和项目设计,先后组织实施省级农村技术承包项目129项,直接参与的科技特派员和农业技术人员达到1100余人次,承包区域覆盖到全市14个县(市、区),累计共371.04万亩,承包畜禽共计249.65万头(只),推广新技术、新品种200余项。共获得省级农村技术承包奖31项。

---启动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培育工程。全市培育认定10家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集中对新技术、新设施和新经营模式示范,引领忻州市现代农业发展。

---全面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先后选派246名省市农业科技人员深入我市农村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和创新创业活动,有效缓解了忻州市农村的人才瓶颈问题,并带动了先进的技术、管理、信息等现代农业要素流向农村。

---深入推进科技富民强县计划。“十二五”以来,先后有岢岚县“晋岚绒山羊产业”、神池县“肉羊养殖”、五寨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列入了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形成了地方特色产业,有力地提升了县域经济的发展速度。

4、创新活力更加活跃。

---大力推动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山西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行动计划(2015-2020年)的实施意见》,要求市县两级均设立专项资金,对专利申请进行资助和奖励。多项发明专利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由2013年的125件增加到2015年的198件,增长了58.4%。

---深入开展科学技术奖励改革。颁布实施了《忻州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奖励内容和评审方法,使评审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十二五”期间累计评出科学技术奖127项,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在落实创新创业政策、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加大财政投入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和激励机制。全市已认定省级众创空间5家、市级众创空间8家。中关村e谷·忻州市大学生创业园正式运营。成功举办了全国第五届创新创业大赛山西赛区决赛,吸引了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支持创新创业。

5、科技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更加凸显。

 “十二五”以来,先后争取到国家和省级各类科技计划155项、科技研发资金5131多万元。安排市级科技计划190项,投入科技研发资金5152万元。项目建设总体呈现数量增多、规模扩大、质量提高、效益明显等特点,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优秀的科技成果得到成功转化,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市转型发展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二)面临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忻州市科技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我市科技创新实力基础弱、底子薄,与先进地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一些重要指标值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乏力。我市企业大多是从煤炭、法兰锻造、装备制造等传统领域中起步的,虽然有的企业在一些领域取得创新成果,但就整体而言,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难于摆脱资源路径依赖,产业转型升级缓慢,总体处在产业链的中低端。二是科技创新平台匮乏。截至2015年底,全市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仅有1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空白,省级重点实验室仅有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区尚处于起步阶段。三是科技创新投入明显不足。2011年到2015年,全市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预算支出比重分别为0.76%、0.91%、0.84%、0.4%、0.38%,均低于1%的要求。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为0.18%,远远低于全省1.04%和全国2.07%的平均水平四是科技人才短缺。科技人才总量小,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合理,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培养和引进人才投入不足,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根本消除,结构和布局不合理,人才短缺、人才流失和人才浪费的现象并存。

(三)形势分析。

当前,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战略高技术持续突破,基础前沿领域勇攀新高峰,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形成了领跑、并跑、跟跑“三跑”并存的局面,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从我省情况来看,山西经济正处于一个转型发展的历史拐点,摆脱煤炭过度依赖、加快战略重心转移、全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成为山西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忻州市经济发展也同样面临着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正逐步衰减,发展面临着资源瓶颈制约、环境保护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面对当前经济发展的总体环境和严峻的经济形势,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寻求新的增长动力,走出资源型经济困境,使资源型经济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科技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是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在未来五年内,要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的巨大潜能,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与潜力。只有通过科技创新,优化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才能带动产业发展的战略性突破和全面升级。

二、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 “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以及“五大发展”新理念新任务,实施市委“1661”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基础、关键和引领作用,以实施科技创新重大工程为抓手,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为支撑,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为路径,着力破除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攻克传统产业向高新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着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形成发展新优势,补齐科技创新“短板”,破解忻州资源型经济发展困境,提升忻州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型忻州奋斗目标。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四创联动”。发挥优势创造机遇、抓住机遇创造需求、根据需求创新供给、围绕供给创优机制,改造升级存量,创新提升增量,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2.坚持重点突破高起点推进创新园区建设工程等四大科技创新工程建设,围绕煤基低碳、现代农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重点产业优先部署一批创新链,在制约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3.坚持深化改革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转变资源配置方式,提高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团队,促进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建设高标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区域特色创新体系。

4.坚持开放合作。主动对接国家、省开放发展战略,加强与发达地区科技创新合作与共享,主动承接产业与技术转移,通过先进技术的引进、吸收、再创新,快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着力优化科技生态环境。在“十三五”末,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创新体系,在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应用示范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使科技供给能力有效增强,社会创新潜力更好释放,科技与经济结合更加紧密,形成创新人才竞相涌现、创新成果层出不穷的崭新局面。

2、主要目标。

            忻州市“十三五”时期科技发展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2015年

2020年

科技投入

R&D/GDP比重(%)

0.18

0.43

科研人员

研发人员(R&D人员)全时当量(人年)

603

1200

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

100

引进急需领军人才

-

100

科技创新

平台

省级以上众创空间(个)

1

8

省级以上星创天地(个)

-

10

省级以上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个)

16

25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个)

10

15

知识产权

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198

300

专利申请量(件)

437

600

技术贸易

技术合同交易总额(亿元)

2

4

高新技术

产业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

25

40

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上企业比重(%)

6.2

8

 

 

三、实施科技创新重大工程

实施创新园区建设工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工程、技术转移促进工程和科技型企业培育工程,打造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新高地,拓展区域创新发展新空间,实现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生态链”。

(一)创新园区建设工程。

积极建设国家级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省级科技创新园和转型综改试验区。通过产业升级、创新平台建设,集聚一批符合忻州发展特色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广国家火炬原平煤机配套装备产业基地的经验,促进产品结构调整,产业链条延伸,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以科技创新园区为示范,形成以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煤基产业、装备制造等为主的科技产业格局;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食品加工、节能环保以及现代服务业为发展重点,深化转型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以山西蓝天环保、五台云海镁业、阳煤忻通、中科忻能、山西侨友化工、山西佳诚液压等高新技术型企业为龙头,构建产业集群为纽带的区域创新体系。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工程。

实施众创空间示范工程建设。推广“e谷忻州市大学生创业园”的成功经验,为广大创业者构建传统产业与高科技对接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引导创业者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逐步打造忻州独特的创新创业生态,着力培育、输送本地优秀人才,真正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加大“星创天地”建设力度。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营、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基本原则,以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科技单位等为载体,发挥企业、创投机构、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作用,聚集创新资源和创业要素,为全市农业从业者提供专业性强、特色鲜明并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创新创业孵化和服务。到2020年,形成一批有效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求、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孵化培育一大批创新型小微企业,形成新的产业业态和经济增长点。

(三)技术转移促进工程。

围绕我市产业发展需求,积极组织骨干企业、核心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同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在煤机制造、法兰锻造、铁矿采选、杂粮加工等领域联合开展重大产业共性技术、核心技术的攻关,大力发展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关键技术,扶持培育一批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自主品牌的企业科技研发机构,创造、吸纳、承接和转化科技成果。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申报重大专项,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技术入股或技术许可的形式与企业合作,提升成果转化的成效。发挥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带动作用,鼓励兴办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培育“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运行规范化、服务产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四)科技型企业培育工程。

按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的“梯次”培育发展路径,加快培育一支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集群,推动我市支柱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技术改造、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对现有中小企业进行改造,推动各类科技资源、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增加科技含量,促进一批中小企业转变为活力强、发展快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致力于壮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把创新活力高、发展潜力大的中小微企业纳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进行重点扶持和分类辅导,逐步壮大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和规模,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优化筛选核心竞争力强、行业带动性大的创新型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引领能力,致力于打造领军型企业。通过企业科技实力的增强,提高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推进我市企业质态的全面提升。

四、突破和推广重点领域关键技术

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围绕我市“1661”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我市又快又好发展的第一动力,开创发展新路径,打造转型综改新引擎,有针对性地凝练一批示范效应强、推广效益好的科技计划项目,扎实工业强基基础,促进农业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实现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发展。

(一)现代农业技术。

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农业大市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坚持一抓小杂粮,二抓牛猪羊,三抓农业现代化,发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以科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民收入和科学素质,走出一条忻州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

1、种植业。

充分发挥我市自然优势和发展优势,发展以杂粮、马铃薯、饲草为主的种植业,发展以大棚瓜菜为主的设施农业,发展以富硒功能农业为代表的新型高技术有机农业;采用自主培育和引进改良相配套等多种途径,开展高产、优质、多抗和专用的优异新品种选育,重点支持主要粮食作物和特色杂粮作物的新品种选育。支持民营企业与高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育种研究,着力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

专栏1:种植业科技专项重点

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支持农作物轻简、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重点支持旱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农机、农艺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新型高效生物农药、肥料和饲料创制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支持设施农业技术,重点研发温室条件下种苗生产、病虫害防治、栽培管理等技术研究。

育种研究:以脱毒马铃薯、特色杂粮、饲草为核心,支持抗旱、耐高温、抗病虫害等抗逆品种的育种研究。广泛征集适合本土的优异种质资源,加强创新利用研究,培育一批抗病虫、抗逆、优质、高产、高效的新品种,整体提升我市生物育种水平。

2、畜牧业

全面推进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和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区)建设,大力开展规范化建设、标准化生产、洁净化管理等方面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支持农牧循环利用、污染物减量化排放、污水达标处理排放、有害气体控制等养殖环境无害化处理技术研发与应用,实现畜禽养殖环境的不断优化。支持畜禽饲养方法的研究,加强先进技术的熟化、组装、集成与产业化示范,实现良种、良法的组装配套,不断推进畜禽养殖的规范化和高效化,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

技术研究:采取现代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培育牛、羊、生猪、家禽新品种(系),扩大畜牧业生产的供种能力和良种覆盖率。加强畜禽规模化饲养综合配套技术研究。

技术推广:加大优种畜禽繁殖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步伐,推广应用牛、羊胚胎移植技术和生猪、家禽扩繁技术。

专栏2:畜牧业科技专项重点

 

3、食用菌产业

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培育发展优势产区、龙头企业和主导产品,驯化培育地方特色品种,推广无公害栽培、标准化加工技术,提高食用菌产业竞争力。以延伸、完善产业链,提高产业效益为目的,加快食用菌精深加工科研开发,推进食用菌产业稳定、健康、协调发展。

专栏3:食用菌产业科技专项重点

生产关键技术:支持品种改良、新品种选育、安全生产控制技术、工厂化生产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保鲜技术、精深加工技术等重大关键技术的研究、集成创新和应用,为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提供技术支撑。

科技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食用菌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积极实施“科技部门+基地+农户”、“科技部门+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科技与生产有机结合的新型模式。

 

4、农副产品加工

围绕提升食品产业技术水平和农产品综合效益,积极开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精加工的特色食品,延伸农产品产业链。重点支持以沙棘饮料、黄酒、海红蜜、亚麻籽油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保健食品加工。加强现代食品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功能食品设计与制造。


本政策由忻州市科学技术局发布

链接:http://www.sxxzkj.gov.cn/index.php/index/post/id/824/pid/38

关于我们

中关村e谷(忻州)大学生创业园是面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培育基地,承载着探索“互联网+”新模式的社会责任,将引领全市大学生创新创业潮流,成为互联网思维、新技术能力、中关村创新理念综合资源与地方经济全面高效融合的样板示范工程。

查看更多

联系我们

  • 忻州市忻州西站南配楼大学生创业园
  • http://xinzhou.egu360.com

底部图文